天南地北
崇州人
崇州,滋养着开放包容、乐观友善、拼搏奋进的崇州人。他们或在家乡、或在异地,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默默奋斗。崇州市委组织部(市委人才办)、崇州市委宣传部、崇州市融媒体中心携手启动《天南地北崇州人·第三季》大型采访活动。在北京,在海南,在长三角,在大湾区,在重庆和贵州……崇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奔赴祖国大江南北,采访10余名在外奋斗并取得一定工作成就的崇州优秀人才,记录他们怀揣梦想,跨越山海,在异乡书写的奋斗故事!
小学时一次测试的“偶然第一”
给了崇州一位小姑娘满满的自信心
也激发了她对数学浓厚的兴趣
而后,勤奋努力的她
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
并成为该学院首位女博士、留校任教
如今,她已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、
中国计算机领域杰出学者
她,叫张莉
张莉(左一)
《天南地北崇州人》采访组记者
在北航见到张莉的时候
她的学生正在向她致以教师节的祝福
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骄傲
回忆起故乡崇州
她的眼中仍闪烁着喜悦的光芒
人物名片|
张莉 1968年出生于四川崇州
1996年取得博士学位,2002年评为教授;
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;
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、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;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PROFILE
崇州
根基
学习是童年最骄傲的事
在崇州,张莉从幼儿园上到高中。她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在故乡崇州学习成长的日子,也记得相伴成长的恩师给予的教诲。
成长轨迹中,在罨画池博物馆旁的文庙街小学(现七一实验小学)念书时,一次偶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“小学四年级时,有一次数学测验只有我一人及格。”这偶然的第一给了她满满的自信和对数学的浓厚兴趣。甚至,有一次因病住院,她仍然在病床上学习,沉浸于数学世界的奇妙逻辑中。
“那时,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学习。学习是我最骄傲的事。”天资与努力让张莉的成绩始终稳居前列。在1985年的高考中,她更以优异成绩创下纪录。在清华与北航两所知名高校之间,她最终选择了北航——这个后来成就她科研梦想的地方。
北航
征程
“小地方”来的学院首位女博士
初入北航,张莉曾担心自己来自“小地方”,可能会不适应。但在崇州养成的学习习惯与思考能力让她迅速脱颖而出,第一学期结束,她的成绩排位很靠前。毕业时,她入选年级仅4个名额的优秀生,获得保研资格并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。
博士阶段,她师从知名学者参与中美合作项目,成为北航计算机学院的首位女博士,并留校任教。“我走得很顺,因为机遇总眷顾有准备的人。”她轻描淡写地总结,但背后是数十年的专注与深耕。
科研
报国
软件工程与“看不见”的挑战
作为软件工程专家,张莉主要从事智能化软件工程、需求工程、业务过程建模优化、群体智能等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,聚焦于如何让软件落地。她解释道,软件不同于实物产品,它看不见摸不着,开发过程中难以管理。而她的工作正是解决大型复杂软件的研发难题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
多年来,她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,并深度参与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攻关。“现代飞机80%的功能由软件控制,我们的研究直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。”张莉介绍说。
育人
初心
个性化培养
与“编译”课程的国家级标杆
“我带了一两百名研究生了。”张莉的博士生每年仅招1-2人,培养周期5-6年。她坚持“一对一”个性化指导,她的学生遍布国防单位、华为、阿里等科技企业。
她面对本科生主讲的必修课《编译技术》从1997年开设至今,先后获评国家一流课程、北京市国家精品课程、微软教育部精品课程。她还负责研究生学位课"软件体系结构"等的讲授,负责教育部“101计划”编译原理课程建设(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课程建设)。2009年,她发起全国编译课程教师交流会,持续十余年推动教学资源共享。
故乡
情怀
崇州需要科技支持 我愿意尽力
2025年春节,张莉在崇州停留多日。她赞叹家乡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、城市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。她关注崇州的科技发展,直言人才最重要,并主动提出:“如果需要软件领域的支持,我一定尽力。”她认为大数据与AI技术能为传统产业赋能,关键是如何把数据用好,而不仅仅是收集数据。她建议崇州的中学开设编程课程,让学生能理解程序设计,尽早培养计算思维。
谈及教育,张莉认为,应尊重孩子天性,引导孩子做好玩与学的平衡。与此同时,她鼓励崇州学子树立远大理想,并以自己的考博经历为例,分享一定要把书看透而不是看多遍、深度思考而不是盲目刷题等学习方法。
从文庙街小学的晨读到北航实验室的灯火
张莉以崇州人特有的坚韧与智慧
在计算机科研与教育领域开辟出一条报国之路
而她始终未曾忘记故乡的滋养
她期待家乡因科技而腾飞
也愿为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
天南地北崇州人北京组
编辑|余霞 周红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